近日,外媒紛紛報道稱,中國已經(jīng)與德國在中歐光伏“雙反”談判中取得顯著成果,中國或將不對自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歐盟委員會近日表示,歐盟出口至中國的多晶硅將不會面臨被征收進口關稅的命運,至少明年4月前不會發(fā)生。
如果我國對進口多晶硅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從而收回被進口產品占領的國內多晶硅80%的市場份額,給國內多晶硅企業(yè)帶來復產希望。
歐盟“逃過一劫”
隨著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被中國商務部征收最高達57%的關稅,歐盟貿易委員會專員卡瑞爾-德古特則證實對原產于歐盟的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將持續(xù)至明年2月底,隨后中國相關政府機構將自明年4月底對其征收合理的最終關稅。
德古特補充道:“在這段時期內,多晶硅制造商與中國相關政府機構將有一段磋商的時間窗口。在此期間,中國不會采取任何措施!
對此說法,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研究員任浩寧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中歐光伏談判告一段落后,中方針對歐盟多晶硅的反傾銷調查或無疾而終,中方不愿、不會、不敢拿此做文章‘刺激’歐盟委員會,這是中方單方面妥協(xié)的結果。而歐盟在多晶硅領域和光伏組件領域都將保留較強的競爭優(yōu)勢,國內光伏市場在談判后并不會迎來巨大的爆發(fā)期!
負責中歐光伏案的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向東則認為,應該看到多晶硅反傾銷的立案是在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之前,報復的跡象并不明顯。即便目前是以價格承諾結案,但仍是一種反傾銷措施。中歐達成價格承諾后,中國對歐多晶硅反傾銷一案的走向,向東認為仍會以征稅結案,但征稅的幅度有待觀察。
部分企業(yè)可能出局
路透社報道稱,由于中國準備整頓產能過剩及落后的行業(yè),四分之三的太陽能級多晶硅企業(yè)面臨關閉,將剩下體質較佳的企業(yè),與德國WackerChemie及韓國OCI等對手互相競爭。
國內企業(yè)的現(xiàn)狀確實如此。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yè)約有40家企業(yè),員工人數(shù)3萬,投資額已達1000億元人民幣,卻面臨品質偏低及長期產能過剩的問題。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太陽能面板需求下滑,迫使世界各國政府大砍太陽能發(fā)電補助,中國面臨產能閑置及虧損的打擊。
保利協(xié)鑫一位高管表示,隨著《國務院發(fā)布促進光伏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光伏產品品質的要求有所提升,從上游的多晶硅到下游的組件,光伏行業(yè)將面臨重新洗牌,“像多晶硅行業(yè),差不多一半的企業(yè)都要出局”。
事實上,包括晶龍的“賽秀”、英利的“熊貓”等業(yè)內津津樂道的高效電池的轉換效率均未達到意見中所規(guī)定的比例。尚德的“冥王星”對外宣稱可達20.3%的轉化效率,但量產率一直不高。
任浩寧對此表示,中國針對韓國多晶硅的制裁力度不夠,“蜻蜓點水”式的懲處關稅并不能有效保護國內多晶硅市常多晶硅行業(yè)產能過,F(xiàn)象已經(jīng)非常嚴重,進口多晶硅所帶來的沖擊將長期存在,價格戰(zhàn)再度上演也不足為奇,國內多晶硅企業(yè)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多晶硅市場今年很難見底。國外多晶硅廠商在每公斤20美元左右就能損益平衡,而產能1萬噸以上的中國企業(yè)損益平衡點在20~25美元,當價格跌至30~40美元時,中國多數(shù)中小型廠商便開始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