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為的創(chuàng)始人與當(dāng)家人,20多年來沒有接受過任何一家媒體的采訪,人們在財經(jīng)媒體舉辦的論壇中,從來見不到任正非、孫亞芳的身影。即便在今天,華為已全面調(diào)整了自身的對外宣傳戰(zhàn)略,任正非還給自己申請了一項“特權(quán)”:“你們?nèi)魏稳硕紤?yīng)該都可以接受采訪,我就免了。我的性格不適合與媒體打交道。”
人們的心態(tài)是吊詭的,越是神秘就越想知道;蛟S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市面充斥著大量關(guān)于華為的書籍,至少有50本以上,但實際上,它們中的許多作者,根本沒見過任正非,甚至,也沒有去過華為……在這些書中,揣測遠多于事實。
在這些背景下,田濤、吳春波的這本《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就顯得更加令人期待。田濤是任正非多年的好友,10年以上時間近距離觀察華為,而吳春波,中國人民大學(xué)教授,自1997年前后參與起草《華為基本法》開始,就一直擔(dān)任華為管理顧問,甚至有坊間傳言,吳教授是任總身邊的一支筆。這些都增加了這本書的分量。
書名起得比較嚇人,連作者自己都說,“筆者用了一個可供討論的題目——‘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據(jù)了解,這本書最早的書名叫《卓越與孤獨》,但是當(dāng)吳春波教授將此信息透給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他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書的名字太虛了,而且華為哪里夠得上卓越,能不垮掉就不錯了。徐的這個反應(yīng)給兩位作者帶來不小的震動,后來他們考慮,“一部華為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危機管理史”,華為之所以能夠成功,沒有垮下去,靠的就是圍繞核心價值觀的長期自我批判,因此之故,有了現(xiàn)在的書名。
這個書名,等到把全書通讀之后再放下來看,也足夠體貼。但是許多讀者在初讀此書時可能會有跟我類似的感受,略有失望——這不是那本我期待已久的華為。因為,它并沒有著墨于華為究竟是如何做管理的,而是務(wù)虛居多,尤其作者田濤才華橫溢,又滿懷深情、筆力雄渾,下筆之處,引經(jīng)據(jù)典,縱橫開闊,上下千年,掩卷之間,竟讓人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之感,的確又不失為一部胸有丘壑之作。
也許,許多人看來的“避重就輕”,恰恰是兩位作者想要表達的“避輕就重”。書的副標題寫得很清楚——“任正非的企業(yè)管理哲學(xué)與華為的興衰邏輯”。也許,拋開所有枝枝蔓蔓的管理工具、技巧,最重要的還是“企業(yè)哲學(xué)”這根主干——任正非在關(guān)鍵的時候是如何想的,華為又是怎么做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此書切中了管理的命門。
這本書的九個章節(jié),看似凌亂,但是“形散神聚”。第一章“常識 真理:以客戶為中心”與第二章“常識 真理:以奮斗者為本”,論述的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又可謂“常識即真理”。第三章“開放:順應(yīng)者興,逆則衰”、第四章“妥協(xié):叢林中的生存之道”和第五章“灰度理論:凝聚十萬知識分子”是此書的第二單元,因為任正非常常將“開放、妥協(xié)、灰度”三個詞匯放在一起論述,這三個詞匯所代表的文化含義,也奠定了華為的哲學(xué)基礎(chǔ)與思想氛圍,從而塑造了華為的卓越。第六章“自我批判:恐懼早就偉大”、第七章“變革:漸進與激進”是此書的第三單元,這兩點被認為是華為的“工具哲學(xué)”,假使說“核心價值觀”與“開放、妥協(xié)、灰度”是華為的思想引擎的話,那么“自我批判”與“變革”就是它的保護神、矯正器、清潔工,以及監(jiān)察和平衡系統(tǒng),這兩者又互為補充,互為均衡。最后,第八章“戰(zhàn)略:‘戰(zhàn)’靠勇氣,‘略’靠智慧”論述任正非的戰(zhàn)略思維,第九章“均衡:力量,彈性,規(guī)則”,以終為始,回望華為,又為全書做了總結(jié),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