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八號任務中,有一項是在月球就地取材,測試利用3D打印技術制成月壤磚,這將是第一塊在月球上造的月壤磚。”日前,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員、嫦娥八號副總設計師王瓊在香山科學會議上透露。
王瓊介紹,嫦娥八號還將攜帶一個全新模塊作業(yè)機器人,進行載荷布設、月壤添加和月壤磚拼接等工作。
目前,我國科研人員在使用模擬月壤制造“月壤磚”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日前搭載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升空的“月壤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團隊研制。團隊通過分析嫦娥五號月壤樣品成分,并模擬配成后燒結制成“月壤磚”。丁烈云介紹,此次將“月壤磚”送往空間站開展艙外暴露實驗,目的是為未來在月建設積累科研數(shù)據(jù)。
對于如何在月球建房子,作為土木工程專家的丁烈云有很多思考。“月球的工程地質(zhì)條件不同,要研究面向小重力、真空、大溫變、高頻低強長時震動、宇宙強輻射等極端環(huán)境下的結構設計原理。”他說,“建在哪里、怎么建,涉及選址規(guī)劃、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建造、運營維護等關鍵技術。要使月球建筑實現(xiàn)輕質(zhì)高強、保溫隔熱、防震抗震、抗沖擊、防宇宙輻射,就要加強攻關相關材料、結構和設計難題,并形成一套在月球建房子的中國標準。”
據(jù)悉,將于2028年前后發(fā)射的嫦娥八號是國際月球科研站先導任務。它將與計劃在2026年前后發(fā)射的嫦娥七號共同構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由我國計劃聯(lián)合其他國家共同建設。它是在月球表面與月球軌道長期自主運行,短期有人參與,可擴展、可維護的綜合科學實驗設施。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將按照兩個階段分步實施,2035年前后建成基本型,在月球南極區(qū)域建設半徑約10公里的中心站區(qū),具備百公里范圍科研作業(yè)能力;2045年前后完善拓展型,建成月球軌道站,完善建設月面南極中心站,具備可持續(xù)全月面科學研究、資源開發(fā)、技術驗證等能力,并為載人登陸火星等深空探測任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