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認為至少在最近一段時間,科技對勞務市場的影響可以反映這種趨勢。隨著自動化的普及,對高水平管理人才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和這些需求同時增長的還有對低收入的食物預備工等工作崗位的需求。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給出了兩張圖表。
圖表顯示了在歐洲許多國家中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數(shù)量開始增加,低收入工作崗位也在增加,但是中等收入的崗位卻在減少。下面還有一張圖表。
這張圖表我們可以看出了近代各個時期低端工作崗位的數(shù)量一直在增長,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高端職業(yè)工作崗位的數(shù)量也在增長,但是總體看來,中等收入工作崗位總有被擠走的趨勢。
作者說這些數(shù)據(jù)多多少少說明了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重要性。有些人曾經(jīng)從事著一份待遇很好的秘書工作,到了今天,她也許只能在快餐店打工,因為現(xiàn)代的高科技降低了秘書工作的門檻。為了避免以后每天做玉米煎餅,她需要通過訓練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這樣她才能換個App開發(fā)師的新工作,或者,去做營銷策劃,為玉米煎餅制定新的營銷方案。
Autor沒有提到另一種可能——也許工人運動鬧得很厲害,攤玉米煎餅也許會成為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我(原文作者)認為,如果人們想方設法把低收入崗位轉(zhuǎn)變?yōu)橹械仁杖雿徫,最有可能的結(jié)果就是你只會逼雇主用機器人取代這部分“新中等收入崗位”。
Autor解釋說:“如果20世紀的美國突然出現(xiàn)了一群19世紀的美國勞動者,大部分工人過低的教育水平會讓他們找不到工作——因為19世紀的平均教育水平只有9年學校教育。”
不是說1864年的美國工人就一定找不到工作或者沒有任何用途,只是因為他們的勞動技能不適合2014年的工作崗位——而且在農(nóng)業(yè)機械程度高度發(fā)達的美國中西部,種植大片商品田只需要那么點工人。